浅论中国书法的“字外功"

 

      --------张 鹰

      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,以毛笔为表现工具,表达作者情意的线条造型艺术。书法要写字,但不等于写字。书法,首先是书,即写什么。书者,抒也。其次怎么写,指法度,即技法,笔法,章法,墨法。一字在手,写什么体,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。写什么幅式:斗方、中堂、横披、条幅、扇面等。因此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。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书者,除了临帖这一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以外,要广泛涉猎诸多方面的知识。正如陆游对他的儿子说:“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”。书法也一样。

       一、学好书法需要学习掌握古文字知识。中国文字的产生,《易.系辞》说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”。书契就是刻画文字。唐兰先生认为文字起源是绘画。即象形文字。文字的演变有形的分化,义的引申,声的假借。所谓“六书”,即象形,指事,会意,形声,假借。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就涉及对字形,字义,古体字,今体字,繁体字,简化字,异体字,假借字,通用字的掌握与使用,稍有不逊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缺失。特别是在进行古典书体如金文,石鼓,小篆,章草创作时要认真查阅相关字典。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,容庚《金文编》,徐文镜编署的《古籀汇编》

等。绝不能想象,臆造,以免贻笑大方。

    二、学好书法需要学习掌握中国书法史知识。一部中国书法史,就是中华文化史,中华文明史。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字。尔后周秦钟鼎石刻,

汉隶,魏碑,晋草,唐楷。各种书体,宛如银河系群星璀璨。李斯,张芝,钟繇,王羲之,王献之,欧阳询,颜真卿,柳公权,张旭,怀素。宋四家(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)。元,赵孟頫。明,文征明、董其昌。清,吴昌硕、邓石如等大师尤如昆仓山脉,高峰迭起,一座接着一座。在书法繁荣发达基础上产生的书学。蔡邕的《九势》,卫恒的《四体书势》,王羲之题卫夫人《笔阵图》后,张怀瓘《书断》以及唐孙过庭《书谱》都是中国书学的名篇。清,康有为的《广艺舟双楫》是传统书学中集大成者。中国书论,晋人尚韵,唐人尚法,宋人尚意,北碑,南帖各领風骚。不论是尊碑卑帖,亦或崇帖轻碑。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每一种书体的源流嬗变,需要学习掌握。李斯以降,书圣羲之,颠张狂素。颜,柳,欧,苏,黄,米,蔡。赵孟頫,文征明每一位大师都是一座宝库,需要深入其中吸取养份。

三、学好书法需要学习掌握中国文学史知识。书法是书写汉字来表现情感的艺术。而每一个汉字都有特定的意涵。龙,吟。虎,啸。鹅,飘逸。诗三百篇。风、雅、颂,赋、比、兴。“兼叚蒼蒼,白露为霜,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。古诗源“青青河边草",“明月何皎皎”情真意切。楚辞中离骚,九歌,无不表现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。汉赋排比铺陈,文辞瑰丽,气派恢宏。建安三曹,一门父子,才高八斗,光耀千秋。唐诗,李白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,杜甫“家书抵万金”。宋词,苏东坡“大江东去”,辛弃疾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。元曲都是书家笔下常写常新的名篇。从崔颢“昔人已乘黄鹤去”的黄鹤楼诗,到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岳阳楼记,再到王勃的"滕王高阁临江渚"的滕王阁序。无数书家写了又写。一部文学史中的诗、词、歌、赋都是书家笔下或笔走龙蛇的大草佳作,或是古朴灿烈古典书风。

四、学好书法还要广泛旁涉绘画、音乐、午蹈艺术、太极功夫,加强道德情操修养。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“书画同源”观点。汉字来源于象形,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案。绘画讲笔墨情趣,用笔要求“筋、肉、骨、气”。这与书法用笔的要求是一致的。唐代张怀瓘在《书议》中把书法艺术称为“无声之音”。音乐是对应因素的和谐统一,把杂多导致统一,把不协调导致协调。中国书法自古以来强调对立统一。强调作书就是表达哲学观点:轻重、大小、疏密、欹正、浓枯、连断、疾驰、收放、碑帖、正与摆十大关系。 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强调一个节奏不宜过长,字多字少要经常转换。强调知白守黑,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。“违而不犯,和而不同”。书法和音乐一样讲究对称和呼应,节奏和旋律。乐理与书理高度相通。书法与舞蹈、太极功夫如同姊妹。舞蹈中的平衡,倚侧,韵律,节奏,太极中的守中,虚凌顶劲,掤、捋、挤、按圆融饱满,套路衔接行云流水。无不与书法异曲同工。张旭曾从观公孙大娘舞剑中获得灵感而书艺大进。因此学习书法,旁涉绘画、音乐、舞蹈太极功夫是题中应有之义。同时,书者还要加强道德情操修养。书如其人,书法最能反映人的个性、气质。柳公权说:“心正则笔正”。颜真卿书法端庄雄伟,给人以“崇高”和“英雄”的美,与他一生忠烈分不开。

      综上所述,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,需要书者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,才能使自己的书法从平正到险绝,由险绝复归平正。进而日臻成熟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201971